平塘县万亩茶园内种植桂花树


平塘县万亩茶园内种植桂花树

文章插图

冬日的大塘, 仍是遍山翠绿 。 天气虽冷, 但到处都洋溢着喜悦, 看那山坡上一片片茶园里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,伴随着风声哼唱着山歌, 挖着泥土, 泥土在空气中拨弄着芬芳的音符, 草地上的小草们欢快地跳起了桑巴,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……
“这里是云峰茶场, 也是我们新茶园配套种植桂花树的试点之一 。 把桂花树种到茶园里, 是一种新技术的改良, 利用茶树呼吸性强的特点来吸收高挥发性的天然桂花香, 收成之茶叶的品质会更好 。 ”笔者在平塘县大塘镇武装部长赵永和的指引下, 在云峰茶场了解种植情况 。
“新建茶园配套种植桂花树基地总共有14493亩, 根据本地的天气变化情况, 确定桂花适合品种为金桂, 这些桂花树苗, 会在大塘镇新光、西关、谷坝、洋方、新场、胜安、平坡、水沟、新营、民联等10个村种植, 每亩配套种植桂花树23株, 共种植桂花树苗333333株,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, 将使农户在思想观念、科技意识、栽培管理水平、经济收入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 。 茶园桂花树配套种植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产业, 一次种植多年受益, 使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, 摆脱贫困境地 。 ”赵永和介绍说 。
据了解, 大塘镇现有茶园面积8.97万亩, 茶叶企业18家, 其中, 公司7家, 合作社11家 。 茶园种桂花树为“平塘县2015年大塘镇茶叶产业园区配套桂花树种植项目”, 总投资100万元 。 2015年4月到10月, 已经组织人员对茶园进行清理, 并进行深耕, 以改善土壤结构, 提高通气、透水性能, 促进土壤熟化, 为桂花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;计划2015年11月-12月或2016年2月-3月, 完成桂花苗移栽, 2016年4月-5月完善相关资料, 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 。 项目建成投产后, 产值可达8695.2万元, 创税869.52万元, 利润达5072.2万元, 可使项目区3265户13060人, 实现人均增收0.28万元 。 还可带动农户种植茶叶, 企业收购茶青加工, 解决农户种植茶叶后顾之忧,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。 ”
“项目建成投产后, 亩产值在5000—8000元左右, 按每亩产值6000元计算, 14493亩总产值达8695.2万元以上, 扣除亩投入成本2500元, 实际纯收入3500元一亩, 14493亩纯产值达5072.2万元, 给参与实施的农户年均带来0.8万元纯收入, 人均年增收0.178万元, 经济效益显著 。 ”赵永和说道 。
“在茶园里套种桂花树, 茶叶品质明显得到了提高, 桂花树也能带来效益 。 而且近年来, 茶叶已经作为平塘县首要的农业产业来抓, 大塘更是种茶大镇, 县扶贫局对于茶叶这一块也是很舍得投入, 这次的茶园种桂花树项目投资100万就是申请的2015年扶贫项目资金 。 不光是这个项目, 县财政每年安排还1000万元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, 主要用于茶园整地、茶苗、肥料、加工、销售、品牌宣传及培训等补助, 尽全力促进茶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。 ”
“茶园桂花树配套种植项目能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机会, 一方面茶园及桂花树的管护能解决农业劳动力高效就业, 另一方面茶叶加工经营还可以向社会提供就业, 正所谓一举双收, 钱进了腰包, 也带动了就业, 茶产业的发展将助力群众脱贫 。 听说这种套种的茶叶可以直接制成桂花茶, 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技术, 下去还要多做研究 。 ”茗黔云峰合作社律师长杨昌明告滔滔不绝地说 。
2015年, 茶产业逐步成为平塘县推进精准扶贫、促进群众增收的农业支柱产业 。 新增茶园面积4.84万亩, 全县茶园面积由2007年的0.72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4.65万亩, 投产面积6.58万亩 。 2015年产量949吨, 产值2.86亿元, 辐射带动了全县5006户农户发展茶产业, 茶农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余元;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36家, 其中:公司16家, 合作社20家;州级龙头企业4家, 县级龙头企业13家;获得QS认证企业2家;获得贵州省“著名商标”1个 。 在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的支持帮助下, “贵州春茶第一壶”品牌效应明显增强, 平塘县茶企业生产的“毛尖茶”系列产品, 品质佳、产品供不应求, 今年的春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。 接下来, 将全力推动“都匀毛尖”三年行动计划, 加快生态茶园、无公害茶园、有机茶园建设步伐, 确保到2016年底把平塘建成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“都匀毛尖茶”重点基地县 。

推荐阅读